《商业分析实践指南》 应该怎么学?PMI-PBA®认证学习回顾

发布时间:2018-04-01

对于PMI-PBA®“新手”,这门课如何学?

学习方法问题见仁见智,每个人的学习习惯都不同,学习方法没有优劣之分,只有合适还是不合适。如果一定要说一种“决战决胜”的方法,我觉得就是思维上契合PMI®理念,行动上践行Jason倡导的分享式学习。

作为PMI-PBA®“新手”,我把自己的学习入门体验分享给大家,供参考。

心得感悟 

我觉得,学习商业分析师这门课,三个“对照”和三个“补充”非常重要。先说三个“对照”。

PBA认证

1. 对照目录学

前面说过了,PMI®在形成这本书的过程中,再次秀了一把擅长框架构建的特长。应当承认,目录是这本书结构的直接反映,也是全书的亮点之一。熟悉目录,恰是熟悉这本书的捷径。怎么对照目录学?

我建议,一是反复看,进而能按照目录提示的顺序,把一次商业分析过程像故事一样讲出来,达到熟悉商业分析过程的目的。

二是研究目录,最起码要抄写目录,熟悉各领域知识点的内容、位置、逻辑关系。需要提醒的是,中文版目录只写到了3级标题,而英文版写到了4级标题,更加有助于对书本的深度理解。复习的时候,也可以目录为索引,引导式学习,尝试把知识点在头脑中串一遍。

2、对照PMBOK® Guide

PMI-PBA®是对PMBOK® Guide部分内容的拓展延伸以及深化细化,和PMBOK有诸多知识点上的衔接联系。因此,学完PMBOK® Guide后紧接着学它,趁热打铁,效果更好。

首先,PMI-PBA®在主体上和PMBOK® Guide是一脉相承的,比如对问题的解构、文字风格等。不要认为是两门课、两类考试而刻意区分甚至反着理解,要有这种继承性意识。

其次,PMBOK® Guide按过程组和知识领域来讲47个管理过程,设计了ITTO结构,具有明显的条块化,有规律可循,以至于PMI®的《工作分解结构实施标准》《项目风险管理实践标准》分册也延续了这种风格。在这一点上,PMI-PBA®略有不同,读起来感觉更像本故事书。前面提到了,这可能是作者的一次突破尝试,也需要我们学习时有意识地把融合在一起的知识格式化,形成大框架的同时也形成知识网格。此外,PMI-PBA®中有很多项目生命周期相关内容,PMBOK® Guide中传说的迭代型、适应型在PMI-PBA®中大量出现,而且是重要内容,无论是对考试还是实操。

第三,这本书详述了PMBOK® Guide中许多点到为止的知识点,解答了PMP®初学者的许多疑问。因此,建议PMI-PBA®中出现眼熟的知识点时,再翻翻PMBOK® Guide,比照着学,有助于对该领域知识的全面深入理解。特别要注意回顾PMBOK® Guide启动过程组、5.2 收集需求和变更相关内容、几种会议的适用场合等部分内容。

3、对照英文版教材学

中文版PMI-PBA®翻译得相当……你懂的。当中文读不通时,翻译导致的理解不畅是大概率事件,因此,要勤快点,翻开英文书看。所幸,已有第五空间热心学友辛勤栽树,精心对照,将主要的翻译差错点都做了记录,我们后人大可舒心乘凉了。总之,英文书要利用起来,建议将中文目录中的关键词都标注上英文。这样,不论书本或考试中将validate或verify翻译成什么鬼,你都能分清楚哪个是5.5、哪个是8.3。

PBA认证

再说三个“补充”~

PBA认证

1、补充常用工具知识,会议、看板、矩阵,等等

无论是项目管理还是商业分析,都是行之有效的工具,也是考试中绕不开、剪不断、理还乱的内容。建议在学习PMI-PBA®时,索性沉下心来,查书也好、搜索也罢,逐个击破之,确实弄懂弄通这部分内容,让妈妈从此再也不担心我们的学习。

2、补充ACP和Scrum知识

借用PBA®的一个标题“3.4.5 确保团队完成项目生命周期培训”,团队成员尚且如此,作为BA更不可等闲。不要对适应性生命周期感到陌生。如果自己仅熟悉瀑布型,恐怕要补充相应内容了。要和瀑布驱动型项目对照区别,注意工作原则、几个基准、签署形式等内容。

3、补充软件模型知识

多说无用,就一句话:虽然考题不多,但如果不熟悉软件模型知识,整个“4.10 模型和优化需求”部分内容(共41页),你将读得很痛苦。

其他建议:最好能结合实践案例来学这本书,这样更有实操感,特别是能对照公司的商业论证报告、商业分析计划、启发笔记、分析模型、商业分析工作计划等边琢磨边看书,那最好不过了。

不得不提的是考试。目前在大陆只进行了三次,所以说它是成熟的考试还为时尚早。题目在修正迭代中,难免会有让应试者有不解甚至不爽之处(据说第一次考试题目的中文翻译简直让人欲哭无泪,深度怀疑是体育老师翻译的)。

我参加的是第三期考试,感觉好像没有无厘头的难题怪题,题目侧重于考查需求在其生命周期中各种情境下如何处理,反复出现的是“需求的跟踪和变更”,情景题居多,虽然套路还是排除两个明显干扰项后作二选一,但难度要高于PMP®。说到底,还是看你对其中核心知识点、基本概念、重要工具的理解程度如何,以及作为BA的Sense。除此以外的题目,靠的就是一种感觉了吧。

Copyright © 2020 All Rights Reseverd Designed by 5thspace.net      备案号:沪ICP备1501701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