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3-10-14
十几年的经验而得到这样巧合的事背后一定有道理。我也做过简单的「客户访谈」,想知道为何会有这情形发生?我整理出几个解释:
SWOT:最好理解也容易用
回答最多的真的就是SWOT观念最容易理解也真的很容易做。就跟问问自己有何优缺点一样,这有何难?看看外部环境有何机会跟威胁,不就是看看新闻报导、听听同事朋友聊什么、客户有什么动态或是生意怎么样(客户很少说好做的,然后他们就跟你诉苦说生意有多难做、市场多不好、景气有多差!但奇怪的是他们又买房又买车!)。
而每当公司要营销或销售人员做些市场报告时,大家就立刻想到SWOT图,简单一画就交差了,主管或是老板也都看得懂,大家皆大欢喜。写完又觉得自己很有学问,还会用英文。
PLC:体验不全、理解不透,就不会应用
PLC是产品生命周期。但这要会应用多半会遇到两个问题:
一、没经历过四个周期都遇上过的产品生命实例,所以不能参透PLC的涵义。
二、即便了解,但要说拿到工作上应用,不知要做什么用途?
BCG模型(以及产品成长矩阵):不是真正理解,用的机会也不多
这大概只有念过营销的本科生才会知道这概念。即便读过,往往日后没机会用,概念也忘得差不多了,连两个轴是什么也记不清楚,还依稀记得有个牛的图样就很不错了。
五力分析:太难
要把五力分析理解透,对MBA学生都是高难度的,那自然更不能对大四学生也做这要求。而企业界里MBA毕业生的比例毕竟还是少数,而它的复杂度往往也超过刚进入企业学习阶段所涉猎的内容,以致在实际工作上,其实企业还真不怎需要从业人员提什么五力分析。
即使要用,画个简单图表大致解释一下就好,轻轻带过大家也都没提出问题(其实是也不知该问什么),还怕有人认为你在卖弄学问,所以也就很少有人用这模型了。
价值链:不懂居多
价值链的概念跟五力分析是同层次的,在实务上很少人想过它有何用途。我曾参加过我客户的一场会议,有位同事提出想跟外面某企业作策略联盟,总经理一听就打断他:「我们有什么需要跟别人联盟?」演示者一下答不出来,我就多嘴说一句:「报告总经理,把它看成是价值链的延伸与扩张。」总经理立刻说:「喔,对喔。可以试试。」所以企业界很少人会拿它做报告。(但供应链的观念与应用就普遍多了。道理其实一样。)
Generic Strategies:这不关我的事
我个人倒是很推崇「根本策略」(Generic Strategies)的应用,其实企业界人士个个琅琅上口,他们最常讲的名词就是「差异化」。他们也许不知道差异化出自哪里,但在营销上就知道每件事都应该差异化,产品自不必说,沟通与创意更是要求差异化。但矛盾的是,嘴上说的是一回事,实际做的却不是。
iphone出个金色外壳,不知谁说个名词「土豪金」,你就看到多少大陆厂商推出的产品中都有个土豪金系列(厨房小家电最多)。一部「来自星星的你」韩剧播出,多少文案抄个不亦乐乎!「爸爸去那儿?」还没播完,就有厂商编出他们新年度的主题,一句话:「妈妈,今天吃啥?」还有一家企业把原来的品牌改为「老爸」牌。这是差异化?
「根本策略」大家都误以为是属于高阶层次,这是企业策略的范畴,自不是品牌营销人所能做主的。其实不然。但这里不做深入讨论,让读者自行体会。可一旦有这个心态,做事的人就避而不用,于是看到的是口头说差异化,实际做的却是山寨化。